列表

方案简介

课程建设目标规划与方案


来源:  作者:王丽  时间:2012-6-03 12:28:04

    一、课程建设的目标
    通过教学团队的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法,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建成具有良好实验环境、先
进实验手段、合理教学体系、全新教学内容和优秀师资队伍的教学示范性课程,能够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、
实验技能、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于一体的重点课程。
    [1]研究探索,针对我校不同工科专业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,发表至少5篇教改论文和
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。
    [2]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重点课程的建设,建立一支责任心强、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,提升整个
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,练就一批业务过硬的师资,团队中至少有1人荣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或教学
成果奖。
    [3]进一步完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,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最新微机接口与单片机应
用等计算机硬件技术,使学生所学知识不断更新、紧跟现代计算机硬件技术潮流,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,
至少有3人次荣获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校级以上奖励并发表研究论文。
    [4]建立完善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课件,并用于课堂和网络教学,教学效果良好,积极参与校
级以上课件大赛。
    [5]建立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的网络系统与课程网站,丰富网上资源,将本学科的教育资源尽可能
地上网,实现网上资源共享,师生交流互动,形成多媒体辅助学习系统。
    [6]创新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有机结合,积极推进微机接口实验教学,不断加强微机接口实验课“综合-
设计-开放”的教学模式;优化设计和改进实验装置,强化实训和科技创新及综合设计大赛能力;在实验教
学内容上,积极开设创新性实验,开拓学生思维、拓宽学生视野,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,协调人
员、设备全面开放实验室。
    [7]加强与国内名校的交流与合作,定期举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改革研讨会2次以上,集思广益,
汲取成功经验对现有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针对性的改革,实现“全方位、立体化、多视角”的精
品课程教学新模式。
    [8]建立和健全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课程在线测试系统及试题库。
    [9]编写适合我校工科专业的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教材或实践创新类教材指导书。
    二、课程建设的方案   
    [1]集思广益,组织召开学科组会议、邀请教师开座谈会,讨论课程体系与讲授内容,确定课程建设的
内容与具体实施计划。
    [2]发动青年教师,收集课程信息资料、试题集,制作多媒体课件。
    [3]组织主讲教师,编写教材或实践创新类教材指导书、实验指导书、实习指导书和课程学习指导书。
    [4]广泛与内地高校权威专家联系,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,互相交流学习,指导课程建设;校内以向
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形式,收集和整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。
    [5]利用校园网资源,制作课程网站,开办互动论坛,开展教学评比活动。
    [6]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课程建设认真制定建设规划和教学改革方案:详细制定年度的建设工作计
划和需要完成的阶段性成果,明确每年建设工作的具体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案,并且逐年进行认真的年度工作
总结。
    [7]根据工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改革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课程教学内容,实施以技能操作为
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:计算机硬件技术更多地融入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的教学中,从重在“补基础、讲知识
”,转向重在“新起点、创新力”。依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优势,以“重组基础
、综合交叉、分类分层”为原则,革新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,重构实验室实践平台,加强实验室教学功能,
提高实践教学质量。
    [8]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课程建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,强化教学实训活动,提高学生动手能力
和科技创新能力:充分调动学生学习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课程的积极性,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
堂活动,为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重点课程的建设工作注入活力。重构实验室实践平台,全面提升实验室
的教学功能和开放程度,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。
    [9]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课程建设工作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:通过“一引,二聘,三自培”的方
法,解决高学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够的具体问题。
    [10]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课程建设工作的基础是教学条件的硬件建设,构建开放教学模式,加强课
程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。
    [11]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课程建设工作的完善是试卷库的建设:加强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》重点
课程试卷库的修订与补充工作,由主讲教师分工编写、高级职称教师把关审核,确保试卷库准确无误,符合
教学大纲要求,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三基掌握程度,实现考、教分离,严格考试管理。

Copyright@2012 Tarim University. All rights reserved. 塔里木大学 版权所有
信息管理:机电院  技术维护:信息网络中心  地址:新疆·阿拉尔市 邮编:843300